(资料图片)
作者:李万祥
近日,世界自然基金会发布《地球生命力报告2022》,结果令人震撼。报告中的“地球生命力指数”通过分析近3.2万个物种种群,发现1970年至2018年间,受监测的哺乳动物、鸟类、两栖动物、爬行动物和鱼类等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平均下降69%。种群数量减少、生物多样性丧失将严重损害地球家园,加强保护刻不容缓。
保护生物多样性需要主动作为,以实际行动呵护自然、保护生态。作为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,中国将生物多样性保护上升为国家战略,纳入各地区、各领域的中长期规划。目前,中国陆域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占陆地面积的30%以上,覆盖了所有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功能区、生态脆弱区和生物多样性分布关键区。这些举措有效保护了90%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和74%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群,300多种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野外种群得到恢复。
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,倡导绿色低碳生活,协同推进高水平生物多样性保护和高质量发展。今天的中国,生物多样性之美在广袤大地上尽情展现。在广西邦亮长臂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,东黑冠长臂猿从发现之初的18群110只增长到目前的22群134只;在黑龙江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,29年间共招引741对东方白鹳在洪河成功繁殖,繁殖幼鸟2193只,全球近四分之一的东方白鹳是在洪河“出生”……这样的景象是中国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生动写照。
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,还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物多样性。近年来,我们不断强化生物多样性主流化,加强保护力度,实施最严格执法监管,一大批珍稀濒危物种得到有效保护。据统计,最高人民法院出台司法政策文件15部,制定司法解释21部,发布“生物多样性保护”等环境资源专题指导性案例26件、典型案例26批280件,丰富绿色裁判规则;不断完善专门审判体系,持续提升生物多样性司法保护能力水平,全国法院系统累计设立环境资源审判专门机构或组织2426个等,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生物多样性保护道路。
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地球生命力。如今,保护生物多样性正成为全球共识。2022年12月7日至19日,《生物多样性公约》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第二阶段会议在加拿大蒙特利尔成功举办。大会通过的“昆明—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”,为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擘画了新蓝图。为此,各方更须主动作为,共同努力保护好生物多样性,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美好理想。